(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香港8月24日电(记者 陈永诺)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也从手动走向自动。当年盛极一时的活字印刷逐渐式微,成为时代更迭中的沧海遗珠,被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不过,从事活字印刷半世纪的香港升洪印刷厂老板梁国洪认为,活字印刷在于“活”字,能够灵活拼凑出不同的成品,而瑕疵也构成活字印刷的艺术性。
升洪印刷厂与老板梁国洪。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密密麻麻排列的字粒。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梁国洪一边指着倚墙密密麻麻排列的字粒,一边介绍活字印刷。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升洪印刷厂位于香港九龙湾旧工厦内,中新网记者日前探访时,梁国洪一边指着倚墙密密麻麻排列的字粒,一边介绍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工序分为执、印、切、钉,即是执字粒排版,砌出想要的版面;然后放入印刷机印刷;印好后将纸张边缘切割整齐、排好顺序、最后钉装成单据等印刷品。
“木”的字粒拼上“宣”的字粒,两者合为“楦”字。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梁国洪认为,活字印刷在于“活”字,能够灵活拼凑出不同的成品。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梁国洪与他的首部印刷机。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活字印刷在于“活”字。梁国洪表示,有时碰上铸字厂也没有的生僻字,便把字粒磨开,取其部首,再拼凑另一个字粒,他随手中拿起“木”的字粒拼上“宣”的字粒,两者合为“楦”字。
梁国洪为印刷机填上油墨。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梁国洪为印刷机上纸。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活字印刷的锌板及相关成品。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活字印刷的工序和制作出来的成品都与“人”密不可分,而艺术总带点瑕疵。梁国洪拿来纸板,远看是一只彩蝶,近看是由字粒拼凑而成,形状大小均不同,他研究以字粒创作图画,以生动方式推广印刷技术,借以将其承传。
梁国洪展示一本在民国26年印刷,纸张已泛黄脆弱的书籍。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一本在民国26年印刷、纸张已泛黄脆弱的书籍。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梁国洪拿来纸板,远看是一只彩蝶,近看是由字粒拼凑而成的创作图画。中新网记者陈永诺摄梁国洪拿出当年印刷机申请搬迁的文件,更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于民国26年印刷、纸张已泛黄脆弱的书籍向记者分享,可见其对活字印刷的钟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