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庭女性故事的电影《水边维纳斯》今日(13日)在北京与观众见面,导演王林及主演陈青青、徐海鹏到场与观众交流。这部女性题材电影的主创也绝大多数是女性,更为特别的是,由于国内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已于2016年关闭,这部全胶片拍摄的剧情电影,上映时只能胶片转数字拷贝发行。影片将于5月19日全国公映。
女性主创带来女性电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一个家庭中不同女性人生选择的故事:1992年中国南方,奇奇看着妈妈剪去长发住进医院。妈妈治疗期间,奇奇被送去外婆家生活。同一屋檐下的大姨担负着工厂改制、安置工人的重任,年轻的表姐渴望长大,小姨则幻想着去美国……大人们想着各自的心事,奇奇则期待着妈妈回家……
片如其名,《水边维纳斯》描绘了一群伫立在生活的岸边思考、抉择的女人,有的犹豫、有的果敢,她们如维纳斯一般,不仅代表了爱与美,同时充满了冲突和力量感,这些特质在电影中的不同女性身上得到了体现。
导演王林表示,创作灵感源于她的一次医院探视,“那天满满一屋子人围着刚生产的表妹,恰好都是家族中的女性,听大家轻声聊起自己当年的故事,我感到某种情感、智慧在女性身上延续,脑海中浮现出电影的第一个画面——一个孩子坐着一艘小船沿河而下,无数女性站在河岸边目送着她前行。”
这部群像电影,由一众新锐电影人集体创作。主创团队从制片人张雨弦、导演王林到剪辑师陈雨濛,以及摄影指导,大多是女性。这群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青年电影人为影片贡献了各自的记忆与思考,共同创作了这部青涩,但瑕不掩瑜的新人佳作。
2021年7月,《水边维纳斯》入围了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L’ACID单元,同年10月亮相平遥国际影展,一举获得“费穆荣誉·评审荣誉”大奖。评委段奕宏直言,这部电影让他看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年轻影人,对生活,对世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和表达,他们的想像力和可能性,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
胶片质感记录时代
影像的世界一直以胶片作为时间轴,胶片见证了电影的发展史。从黑白到彩色,从8毫米、16毫米,到标准的35毫米甚至70毫米,人们通过一卷卷胶片,不断追求还原世界的最大可能。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摄影和数字拷贝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片。2016年,在上海电影技术厂,国内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停产,标准着中国电影告别胶片时代,当年的《长江图》也被喻为“最后一部胶片电影”。
然而,2018年开机的《水边维纳斯》,却坚持采用35mm胶片拍摄,画面细腻,质感清贵,展现出韵味十足的美。该片的拍摄流程也与采用数码摄影机拍摄不一样:胶片无法在现场回放,必须送到洗印厂进行处理后才能看到成片效果。导演王林透露:“这需要团队彼此之间的绝对信任,包括信任演员的表现,信任摄影师的表现。”出演“小姨”的陈青青笑说,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很愉快,唯一有一场戏让她特别紧张:“就是给片中出演‘妈妈’的徐海鹏老师剪头发那场戏,因为当时那个镜头就只能拍一次。”
主创团队表示,胶片是有生命力的,它为影像提供的不仅是丰富的色彩和明暗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流动的呼吸感,“我们电影里有许多安静的场景,这种流动感和呼吸感赋予了影像更多更丰富的情感表达……胶片不仅是一种媒介、一种拍摄方式,它更像是一位有历史感、又有活力的创作者,和我们一起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
影片的视角别出心裁,摄影机如同主角奇奇的眼睛,带着好奇心,用有限的视角观察着她周围的世界,感受时代的变化。这些多层次的时代记忆都印刻在了35毫米彩色胶片的光影里。观众观看这部电影,也是用孩子般亲密又安静的视线去关注这一家三代、性格各异的女性群像,理解她们在时代变化中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果敢、温柔与力量。导演表示:“她们是我们的母辈,也是我们自己,希望观众通过这个电影走进她们的内心,从她们身上找到自己,找到前进的勇气与力量,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在观影会最后的推荐环节中,导演王林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紫色的纸,分享了一段制片人写过的令她很感动的话:“我想要制作那种大家要来听的影片,不是肤浅的带过,不是纯粹看看特效。我想要的是一种淡淡的感觉,深入人心,可能刚看完时觉得不怎么样,但是总是会留一条尾巴在心里,会时不时地想起,然后会心一笑,又或许看完后会有一种默默的难过,允许观众可以说不出那种确切的感觉。只要感觉对了,一切就都对了。无所谓那种特效,无所谓那些镜头,那些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希望可以找到和我很有缘份的剧本,然后将它变成一个可以呈现给所有人看的东西,让每个人都和它有一种说不出的牵绊。”
发现同城精彩活动就上谈资同城活动汇-电影、演出、聚会、展览等全网一站式聚合、比价、购票【点我进入】
责任编辑: